东盟经济合作适应危机 作者:Suthad Setboonsarng
(本文发表于 1998 年《东南亚事务》)
1997 年,东南亚国家联盟 (ASEAN) 自豪地回顾了过去 30 年在促进地区和平与安全、充满活力的经济增长和更高水平的社会发展方面取得的成就福利,一个新问题——经济安全——面临着该集团的经济。过去十年每年超过7%的快速增长,使东盟成为世界上增长最快的地区之一,却因下半年重创该地区的金融危机而戛然而止. 东盟 1998 年的经济增长预计将是过去 30 年中最低的。
然而,促成东盟国家经济快速扩张的因素依然强劲,并有可能使该地区的经济重回可持续增长道路。例如,东盟继续享有高储蓄率、强烈的职业道德、低基础通胀率以及充满活力和创业精神的私营部门。
在 1980 年代和 90 年代经济放缓的前几次,每个东盟国家都能够在其工业部门重组后相对毫发无损地走出困境。从那时起,该地区经济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实体部门的快速增长,导致对为经济发展融资的资本需求强劲。这导致长期和短期资本大量流入该地区。在区域层面和每个东盟成员国发展强大的金融机构对于应对如此大量的资金流入至关重要。因此,对当前危机的调整将不同于以往。这场危机是一个区域范围的现象,需要区域解决方案。它还涉及私营部门的作用至关重要的私人债务。
1990 年代之前的东盟经济体:概览
要了解金融风暴,有必要先了解该地区 1997 年中期之前的宏观经济发展情况。东盟国家稳健的宏观经济基本面消除了对汇率急剧崩溃的任何怀疑1997 年 7 月开始的利率。
在过去的二十五年里,东盟一直是世界上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从 20 世纪 70 年代到 1995 年,东盟国家的国内生产总值 (GDP) 以年均 6.6% 的速度增长。这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因为同期其他发展中国家的增长率仅为 3% 左右。更值得注意的是,面对世界经济的重大动荡,包括布雷顿森林体系的崩溃和 1980 年代初和 1990 年代初的全球经济衰退,高增长率得以维持。增长实际上在 1990 年代初期加速,然后在 1994-95 年达到顶峰,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的增长率在 8% 到 10% 之间。就连曾经被东亚奇迹绕过的菲律宾,
在此期间,东盟国家的生产结构发生了巨大的转变和整合。农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份额从 1960 年的约 40% 下降到 1993 年的 14%。1960 年,工业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20% 左右;到 1993 年,这个数字翻了一番还多。如今,东盟的工业增长已开始显示出现代化和快速工业化的特征,电器、机械、化工等制造与食品、原材料和纺织品的种植和加工一样重要。这种转变的力量因东盟的出口导向而得到加强,并辅之以地区内和国际上的自由化。
1990 年代的加速增长通常是在没有产生通胀压力的情况下实现的。除菲律宾外,本文所考察的东盟五国的通货膨胀率都保持在个位数以内。考虑到这一时期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约 7% 以及出口部门的繁荣,保持低通胀水平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表 2)。
表 1
GDP 增长率,1991-96
(百分比)
国家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年 |
文莱达鲁萨兰国 | 4个 | -1.1 | 0.5 | 1.8 | 2个 | 3.5 |
印度尼西亚 | 8.9 | 7.2 | 7.3 | 7.5 | 8.1 | 7.8 |
老挝 | 呐 | 7 | 5.9 | 8.1 | 7 | 7 |
马来西亚 | 8.6 | 7.8 | 8.3 | 9.2 | 9.5 | 8.6 |
缅甸 | 呐 | 呐 | 呐 | 9.2 | 6.9 | 5.8 |
菲律宾 | 0 | 0.3 | 2.1 | 4.4 | 4.8 | 5.7 |
新加坡 | 7.3 | 6.2 | 10.4 | 10.5 | 8.8 | 7 |
泰国 | 8.5 | 8.1 | 8.3 | 8.8 | 8.6 | 6.6 |
越南 | 呐 | 8.6 | 8.8 | 8.8 | 9.5 | 9.4 |
表 2
CPI 通货膨胀率,1991-96
(百分比)
国家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年 |
印度尼西亚 | 9.5 | 4.9 | 9.8 | 9.2 | 8.6 | 6.5 |
马来西亚 | 4.4 | 4.7 | 3.6 | 3.7 | 3.4 | 3.5 |
菲律宾 | 18.7 | 8.9 | 7.6 | 9 | 8.1 | 8.4 |
新加坡 | 3.4 | 2.3 | 2.3 | 3.1 | 1.7 | 1.4 |
泰国 | 5.7 | 4.1 | 3.3 | 5个 | 5.8 | 5.9 |
宏观经济稳定的最明显迹象是几乎所有国家在整个 1990 年代都有预算盈余。新加坡历来有预算盈余,尽管它的税收制度很低。从 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开始,泰国有近十年的预算盈余。只有菲律宾努力整顿其财政部门,但在 1996 年,由于 1993 年至 1996 年间通过了重要的税收措施以及税收征管方面的行政改进,菲律宾在综合公共部门实现了盈余(表 3) .
东盟国家的增长引擎是出口。他们的出口增长了 50 多倍,从 1970 年的 63 亿美元增加到 1996 年的 3400 亿美元,成为世界第四大贸易区,仅次于欧盟、美国和日本。直到 1996 年,大多数国家的出口增长强劲,其中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表现出非凡的实力。新加坡的出口额从 1991 年的 584 亿美元增加到 1996 年的 1225 亿美元,翻了一番还多(表 4)。
表 3
财政状况(占 GDP 的百分比),1991-96
国家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年 |
印度尼西亚 | 0.5 | -0.5 | 0.9 | 呐 | 0.5 | 呐 |
马来西亚 | 1.8 | -2.6 | -2.2 | 3.5 | 3.2 | 3.7 |
菲律宾 | -2.1 | -1.2 | -1.5 | -1 | -0.6 | 0.3 |
新加坡 | 4.7 | 4.9 | 5.9 | 7.4 | 6.1 | 5.9 |
泰国 | 4.9 | 3.1 | 2.2 | 1.8 | 2.7 | 2.2 |
表 4
出口增长,1991-96
(百分比)
国家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年 |
印度尼西亚 | 19.9 | 14.7 | 6.6 | 9 | 4.3 | 6.5 |
马来西亚 | 14.1 | 6.2 | 17.2 | 22.5 | 17.6 | 7.2 |
菲律宾 | 0.1 | 4.3 | 6.2 | 19.8 | 12 | 20.3 |
新加坡 | 呐 | 9.6 | 17.3 | 26.5 | 21.6 | 6.1 |
泰国 | 23.5 | 13.2 | 13 | 21.3 | 23.6 | -0.2 |
东盟宏观经济形势的主要担忧是经常账户赤字相对较高,尤其是马来西亚和泰国。到 1995 年,泰国的赤字已增至 GDP 的 8.1%,马来西亚则增至 GDP 的 10%。在大多数情况下,赤字与不稳定的投资支出有关,因此是短期的,并不反映结构性失衡。尽管如此,到 1996 年,大多数国家都在为他们的经济从 1994-95 年可能不可持续的繁荣时期实现软着陆。除泰国外,到 1996 年底,经常账户赤字已降至更可持续的水平(表 5)。
表 5
经常账户赤字占 GDP 的百分比,1991-96
国家 | 1991 | 1992 | 1993 | 1994 | 1995 | 1996年 |
印度尼西亚 | -3.4 | -2.2 | -1.5 | -1.7 | -3.4 | -3.4 |
马来西亚 | -8.8 | -3.8 | -4.8 | -7.8 | -10 | -4.9 |
菲律宾 | -1.9 | -1.6 | -5.5 | -4.6 | -4.4 | -4.5 |
新加坡 | 11.2 | 11.3 | 7.5 | 17.1 | 16.9 | 15 |
泰国 | -7 | -5.7 | -5.1 | -5.6 | -8.1 | -7.9 |
经常账户赤字本身并不一定是结构性弱点的迹象,因为提供融资的债权人必须对其投资获得足够回报的积极前景深信不疑。
简而言之,宏观经济证据几乎没有暗示即将到来的危机。这表明,该地区的金融危机与过去该地区内外的金融危机有着截然不同的根源。在拉丁美洲,缺乏公共部门纪律以及通过主权债务为公共项目提供的不可持续和非生产性融资是经济动荡的根本原因。
金融危机的成因
金融危机的成因仍在热议之中。鉴于在这个问题上所花费的知识和政治热情,可能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就此问题达成共识。下面首先介绍导致危机的事件,然后提供关于其原因的辩论的综合。
大多数东盟国家多年来一直保持与美元挂钩的汇率。这给商界带来了安全感。然而,当美元在 1995 年和整个 1996 年开始走强时,特别是 相对于 日元、东盟货币也走强。东盟货币走强部分解释了 1996 年东盟出口下降的原因,与 1995 年的 14% 相比,东盟出口仅增长了约 8%。对于泰国,1996 年的出口增长基本上为零。出口下降也可能是部分原因原因是东盟国家的出口竞争力下降,尤其是占东盟出口一半以上的电子产品。出口减少加剧了贸易逆差,增加了经常账户赤字。
该地区经济的快速扩张增加了对外借贷的需求。在东盟国家汇率稳定、利率高企的环境下,外资流入增加。国际清算银行统计显示,截至1997年6月,东盟8国(不包括新加坡)的所有货币跨境债权和非本币本地债权总额达1730亿美元。有趣的是,这些索赔中约有 60% 来自非银行私营部门。这是受到东盟国家资本账户开放的刺激。在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非银行私营部门的份额分别高达 67%、57% 和 59%(表 6)。
可用资本的增加使得用于私人支出的贷款得以扩大,尤其是在房地产和汽车领域,从而为这些部门创造了价格泡沫。当泡沫破灭时,整个金融体系受到严重影响。在泰国,泰国央行最初试图支持陷入困境的金融机构。它未能在 1997 年初挽救最大的金融公司 Finance One,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尤其是外国银行的关注,引发了对贷款违约和信用恶化的担忧。短期贷款债权人开始从这些机构撤资。
此外,1997年5月上旬对日本经济复苏的预期导致日元大幅升值,日本短期利率突然上升。投资者开始从东南亚市场撤出资金,以利用日本较高的利率。
短期信贷的撤出对储备和汇率造成相当大的压力,使泰铢变得脆弱。泰国银行在试图捍卫泰铢时几乎失去了所有储备,并被迫于 1997 年 7 月 2 日浮动货币。到那个月底,泰国已请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提供援助;到那时,传染效应已经蔓延到菲律宾、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这些国家随后浮动了汇率。
表 6
所有货币的跨境索赔和
非本地货币的本地索赔,截至 1997 年 6 月
(百万美元)
相 对于索赔 |
全部的 | 银行 | 非银行 | 未分配 | |
公共部门 | 私营部门 | ||||
文莱 | 151 | 22 (14.57) |
1 (0.66) |
128 (84.77) |
– (0.00) |
柬埔寨 | 21 | 6 (28.57) |
– (0.00) |
15 (71.43) |
– (0.00) |
印度尼西亚 | 58,726人 | 12,393 (21.10) |
6,506 (11.08) |
39,742 (67.67) |
85 (0.14) |
老挝 | 20 | 8 (40.00) |
– (0.00) |
12 (60.00) |
– (0.00) |
马来西亚 | 28,820 | 10,486 (36.38) |
11,851 (6.42) |
16,460 (57.11) |
23 (0.08) |
缅甸 | 82 | 15 (18.29) |
– (0.00) |
67 (81.71) |
– (0.00) |
菲律宾 | 149115 | 51485 (38.86) |
1,855 (13.14) |
6,772 (47.98) |
3 (0.02) |
泰国 | 69,382 | 26,069 (37.57) |
1,968 (2.84) |
41,262 (59.47) |
83 (0.12) |
越南 | 1,456人 | 579 (39.77) |
112 (7.69) |
756 (51.92) |
9 (0.62) |
全部的 | 173,573 | 55,298 (31.86) |
12,327 (7.10) |
105,744 (60.92) |
203 (0.12) |
最基本的是,关于危机起因的争论集中在起因是 (i) 东盟经济体基本面疲软还是 (ii) 与开放资本和金融市场相关的风险因素。然而,不能忽视这样一个事实,即不同的因素在不同的时间和不同的国家在危机的逐渐恶化中发挥了作用。因此,确定危机的一个基本原因就过于简单化了。
宏观经济基本面的弱点
本论文将金融风暴解释为该地区经济结构性弱点的可预见后果。这些弱点被认为是:首先,生产力低下,竞争力下降,尤其是与世界其他地区相比;第二,金融部门薄弱,尤其是金融机构监管不力和信息披露不充分;第三,治理不善。
克鲁格曼认为,不存在东亚奇迹,该地区实现的高增长率主要来自生产要素(劳动力和资本)利用率的提高,而不是这些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因素。虽然该论点的实证基础继续存在争议,但 Tan Kong Yam 最近发表的一篇论文使用世界经济论坛编制的衡量竞争力的数据,声称找到了东盟经济体之间竞争力丧失的证据。 2 这甚至发生了随着拉丁美洲恢复增长以及中国和印度等新的低成本竞争者的出现。其结果是东盟在出口市场的份额受到侵蚀,对稀缺的外国直接投资的竞争更加激烈。
该地区金融体系的一些重要特征被广泛认为是造成当前危机的原因。分析师最担心的是金融体系监管不力。信贷的快速扩张以及由此导致的不良资产积累,被视为该地区金融机构监管不力的重要印证。
本币与美元的固定汇率政策也加剧了这一问题。东盟国家的利率通常高于国际利率。随着央行吸收汇率风险,利差导致长短期投资双双流入。国内公司发现从离岸市场借款比从国内金融体系借款更便宜。结果,短期外债的积累不可持续。
一些银行或金融机构大到不能倒的隐性担保也加剧了道德风险。如果没有担保,金融机构往往会承担比合理的风险更多的风险。这是该地区金融部门快速但管理不善的自由化的结果。
但是,仅仅关注区域性银行是不现实的。统计数据表明,该地区很大一部分私人债务直接通过外国银行转移,尤其是在泰国、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因此,道德风险命题可以扩展到国际金融部门。也许缺乏明确的金融机构国际法律框架导致向该地区的私营部门过度提供贷款。
虽然该地区对国际财务报告规范的遵守程度各不相同,但普遍认为这还不够理想。Siamwalla 指出,泰国许多破产的“金融”公司所持有的账户是不可靠的。如果这些机构没有可靠和充足的财务账户,监管机构就很难适当地监控这些公司所承担的风险水平。
由于这些弱点,该地区的金融体系无法发挥其应有的功能,将储蓄分配给社会回报最高的部门,以及区分好坏信用风险。
缺乏良好的治理一直是假定区域范围内使用不透明流程作为授予利润丰厚的商业交易的基础的假定区域实践的代码词,通常基于政治或家庭关系。这本应鼓励向与权力相关的公司提供贷款,而不管这些公司及其项目的内在生存能力如何。
虽然可以找到此类做法的轶事证据,但很难衡量其在该地区的真实范围。更重要的是,很难确定这些做法的经济后果是否与世界其他地区实行的猪肉桶政治有很大不同。在缺乏适当的市场和法律制度的国家,在这些制度中可以获得足够的信息和合法的合同可以得到适当的执行,隐含的和非正式的安排可能是一种有效的,尽管是过渡性的,监管经济活动的手段。
此外,专家们更笼统地指出,一些东盟国家在经济活动中普遍缺乏透明度、任人唯亲等是造成危机的主要原因之一。引用的例子通常与经济部门或在股票市场上有资本的公司或经济的金融部门无关。撇开非正式安排的争论不谈,这些对汇率贬值或金融动荡有何直接影响尚不清楚。这种“政治化”的争论最好放在一边。
开放资本账户
与结构性弱点理论相反,另一种解释强调与金融市场和自由化相关的内在风险。根据这种解释,道德风险、泡沫和羊群本能是金融市场的自然特征。因此,在某些情况下,有可能将局部不稳定转变为全球不稳定。
斯蒂格利茨将东盟金融风暴比作公海中的一艘小船。一个人可以使船尽可能适航,但最终,无论造得多么好,一场巨大的风暴都会使船倾覆。但是,如果船漏水,它会自己沉没。
按照这种观点,金融市场与商品市场有着本质的不同。在谷物市场上,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的玉米报价告诉买卖双方他们需要了解的有关产品的所有信息。随着价格上涨,需求量和供应量会朝着可预测的方向移动。另一方面,金融合约的价格并不包含买卖双方所需的所有必要信息。这个市场的特点是信息不对称,因此价格可能是金融产品质量的误导指标。因此,随着借款人愿意支付的利率增加,贷款人可能有理由实际拒绝借款人,因为这可能表明借款人的潜在风险。此外,金融市场易受泡沫和自我实现预言的影响。大量短期私人资本流入发展中国家的问题长期以来一直受到研究,经济学家也对其后果发出了警告。鉴于国际金融市场的“开放性”以及市场的不完善和投资者的非理性,任何突然的资金外流都会造成不合理的破坏。
McKinnon 和 Pill 描述了资本账户的开放如何加剧国内金融机构固有的道德风险问题。开放资本账户导致国内金融体系过度借贷,从而加剧最终的危机。
与开放资本账户相关的陷阱不仅仅是理论上的构想。此前的事件发生在 1981 年的智利和 1995 年的墨西哥。事实上,智利的经验导致其随后对外国资本流动实施直接控制,尽管它长期以来一直被视为自由放任的 典范 政策。事实上,詹姆斯托宾提出了对外国资本流动征税的想法,以减少突然流入或流出的任何不稳定影响(“托宾税”)。就目前的东盟动荡而言,蒙特斯认为,在泰国和印度尼西亚,资本账户的开放导致金融机构尤其是商业银行的外国借款增加。而且,如表 6 所示,非银行私营部门的借款增长得更快。
短期资金的流入会迅速造成资产泡沫。那么,动物精神或繁荣导致错误的投资选择只是时间问题。一旦外国资本流入国内金融体系,微小的扰动或冲击就会迅速导致大量资金撤出,进而导致资产价格下跌、投资者信心丧失、国内破产增加和实体活动减少。
在 1994-96 年市场狂热的高峰期,该地区确实见证了股市和房地产价值的大幅上涨。虽然肯定会做出好的和坏的投资选择,但用这些资金进行的投资的整体质量会下降。然后一连串的坏消息,如该地区的出口放缓——开始影响投资者的信心。这引发了对区域货币的投机性攻击,一旦泰铢贬值,这一过程就会迅速瓦解。
显然,要冷静应对金融危机,政策制定者必须考虑对危机的所有可能解释,而不是过早地打消其中一种解释。必须仔细权衡每一种解释,因为它们可能包含有助于该地区最终摆脱动荡后果的真相。
危机的影响
金融危机对东盟国家产生了重大影响,其影响可能会在短期和中期之后显现。按时间顺序,最初的汇率危机迅速演变成银行业和金融危机。到 1997 年底,由于利率上升、进口成本上升、银行部门的信贷紧缩以及由此导致资不抵债的公司破产,它已经影响到实体部门。
金融危机直接影响了四个东盟成员国: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菲律宾。金融市场的恐慌导致这些国家的汇率走弱和不稳定。这些货币的贬值给区域贸易中心新加坡带来了跟风的压力。文莱达鲁萨兰国通过出口石油和天然气赚取石油美元,主要进口食品来自货币贬值的东盟国家;但文莱元也贬值,因为它与新加坡元挂钩。东盟的新成员越南、老挝和缅甸——以及剩下的未来成员柬埔寨——也受到了影响,因为它们的大部分外国直接投资来自东盟的老成员国。
疲软、不稳定的汇率和削弱的金融机构
外汇市场首先感受到了影响,东盟货币在很短的时间内以戏剧性的方式贬值。最糟糕的是 1998 年 1 月的头几周,泰铢贬值 40%,卢比贬值 80%,令吉贬值 40%,比索兑美元贬值 30%,比 7 月 1 日的汇率1997.
由于国内银行和金融体系在未对冲外债中的风险很高,本币贬值立即使这些机构的负债膨胀,使其中许多机构在技术上资不抵债。结果,印度尼西亚被迫关闭了 16 家银行,而泰国暂停了 56 家金融公司的运营,最终关闭了 54 家。
更高的利率
为了缓和当地货币的持续压力,该地区的决策者不得不提高国内利率。这使金融机构的处境变得更糟,因为即使它们在外汇负债中苦苦挣扎,但资金成本却上升了。较高的利率使公司难以获得投资资金、营运资金,在某些情况下甚至难以获得贸易融资。高利率制度导致该地区制造业和工业活动放缓。由于贬值导致进口原材料成本上升,以及银行向公司发放贷款的信贷紧缩,使困难更加复杂。因此,许多公司不得不搁置扩张计划、降低库存水平并裁员。
失业
虽然没有对金融危机造成的失业水平进行深入研究,但最近有关企业倒闭的统计数据表明,失业率将相当高。Habito 表示,自 7 月金融危机爆发以来,菲律宾已有 430 多家公司倒闭,约 40,000 名工人下岗。这些公司的倒闭将反过来导致所有公司的下一轮就业整合。国际劳工组织 (ILO) 估计印度尼西亚的失业人数将增加 300 万,泰国将增加 150 万,马来西亚将增加约 15 万。
社会影响
危机的一个令人担忧的方面是该地区的经济和社会结构可能遭受长期破坏。在拉丁美洲,1980 年代的债务危机导致了“失去的十年”,该地区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才恢复到危机前的人均收入水平。拉丁美洲的经验表明,受影响最大的群体可能是中等收入阶层,尤其是那些在城市地区拥有固定收入的工人。随着他们收入的减少和进口商品价格的上涨,其影响将尤其体现在医疗保健、食品和营养水平下降(尤其是婴儿和儿童牛奶等进口食品)等领域,以及教育。
在大多数东盟国家,基本医疗产品都是进口的。贬值将增加医疗保健的成本。与此同时,政府预算的削减将侵蚀公共医疗保健计划。这些因素,加上家庭收入的减少,无疑会减少医疗保健,尤其是对穷人而言。金融危机的悲惨巧合之一是,它发生在该地区一些国家因厄尔尼诺现象
而经历几十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之时 现象。货币贬值提高了包括食品在内的所有可交易商品的国内价格,从而加剧了这种情况。对于城市贫民来说,食品价格的上涨将对营养的质量和数量产生影响。在拉丁美洲的经验中,农村人口受债务危机的影响最小,因为这群人的食物可以自给自足。就印度尼西亚和其他东盟国家的一些地区而言,由于厄尔尼诺的破坏性影响,农村穷人将无法享受这种奢侈 。
在某些情况下,由于上学成本增加以及他们需要工作以增加家庭收入,儿童将不得不辍学。这将对该地区劳动力的质量产生长期影响。
这场危机还可能导致该地区环境恶化。随着政府削减支出以维持财政平衡,环境保护的优先级可能会降低。家庭收入的减少也可能迫使穷人更加集约地开发自然资源,从而导致过度放牧和过度捕捞等问题。这种对自然资源使用的增加反过来可能会影响环境的可持续性。
区域和全球经济
金融危机将产生重大的国际影响。东盟国家共同代表世界市场第四大贸易区。1996年,东盟出口约6500亿美元,进口约7000亿美元。
由于东盟大多数货币的汇率都以相似的汇率下调,因此这些国家之间的交叉汇率变化有限。这可能不会导致区域内贸易格局发生太大变化。来自东盟国家的进口可能变得相对便宜,而向非东盟国家的出口可能更具吸引力,导致东盟国家之间的区域贸易失衡加剧。然而,该地区每个国家的收入减少可能会抑制进口的增加。
汇率的变化,特别是相对于主要贸易伙伴——美国、欧盟、日本——的变化,将减少区域外进口并增加区域外出口。汇率下降将使东盟出口在国际上更便宜。增加出口是东盟复苏的关键。这需要主要出口目的地的市场保持开放。由于货币贬值和收入减少带来的购买力下降,东盟进口将减少。预计贸易顺差将增加。
东盟产品在出口市场上竞争力的提高以及东盟国家进口的减少将导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世界银行已将其对 1998 年世界增长的估计从 3% 降低到 1.5% 左右。世界贸易组加深,恢复过程将变得更加困难。
解决方案
必须考虑一系列解决方案来补救危机。至少应解决六个方面的问题:稳定该地区的汇率;缓冲社会影响;加强金融机构;国内私营部门的更多参与;调整产业结构;改革国际金融市场。
稳定汇率和债务管理
该地区的货币现在自由浮动。现行市场汇率高于被认为是反映每种货币真实价值的实际汇率。汇率需要迅速接近实际汇率。当所有货币都稳定并且主要债务问题得到解决时,这个过程就可以开始了。为了解决债务问题,Akyuz 提出以下步骤:
- 债务停滞——这将停止撤回外国贷款和债务挤兑;
- 贷款的展期和重新安排——这将允许通过出口收入而不是通过增加外部借款(通常会产生惩罚性利率)来偿还债务;
- 提供营运资金以维持业务活动;和
- 旨在允许债务人重组其资产负债表并维持需求增长的宽松货币政策。
一些东盟国家——尤其是泰国——成功地解决了他们的债务问题,并发现他们的货币已经稳定下来。不幸的是,这些成功并不是 IMF 计划所固有的。相反,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施加的一些条件甚至可能不利于债务管理。例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实施的紧缩财政和货币政策不必要地紧缩并减少了系统中信贷的可用性。私营部门的各个部门,特别是在印度尼西亚,抱怨缺乏为贸易交易融资的信贷。紧缩政策还挤压内需,减少商品消费。这将加剧危机。
处理社会影响
最紧迫的问题是防止危机引发的短期负面社会影响产生不可逆转的长期影响。以负担得起的价格为贫困人口,尤其是城市地区的贫困人口提供食品,是一个紧迫的问题,需要立即解决。如果不是因为厄尔尼诺 现象在一些东盟国家造成干旱,这对东盟来说不会是一个大问题 。为成员国提供紧急大米储备的东盟粮食安全储备可用于此目的。
在紧缩的财政政策下,大多数东盟国家的卫生预算将会减少。除此之外,贬值将使进口医药产品更加昂贵。医疗保健产品供应商应在进口信贷方面享有优先权,如果可能的话,可以享受优惠利率。
危机造成的贫困学生辍学问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长期影响。鉴于预算紧张,私人组织应该在这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学校午餐计划和书籍捐赠等活动将有助于缓解危机对未来人力资源开发水平的负面影响。
加强金融部门
在大多数东盟国家,这场危机撬开了金融部门的大门。随着该行业外资所有权的增加,希望能建立更好的纪律。同时,必须保证外国资本不会在出现问题的第一个迹象时离开该国。东盟国家对新型金融机构的审慎监管将与以往不同。将需要增加披露和透明度要求,以使公众了解该部门的表现。
需要资金来促进恢复调整。这是为了降低衰退行业企业与“赢家”行业企业之间的产业重组成本。虽然可以在国外筹集一些资金,但重要的是要动员国内的储蓄。一种选择是在债券市场等领域进一步开发金融工具和市场。
私营部门和公民个人
除了政府之外,东盟经济复苏的主要参与者是私营部门和公民个人(即家庭)。虽然在这种情况下恢复的标准方法是增加出口,但政府支出、私人投资和消费的减少会破坏复苏。重要的是要防止这三个领域的大幅下降,并且必须确定其他增长来源。
政府支出将减少,部分原因是政府收入减少,而且在一些国家,维持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要求的预算盈余。这限制了政府预算作为经济增长自动稳定器的功能,尤其是在未来几年。
一旦经济状况稳定下来,东盟将再次吸引投资者,尤其是外国投资者,他们会发现投资该地区的成本更低。然而,这可能会受到国内消费放缓的限制。对于本地公司而言,获得信贷的困难和高利率将对国内投资产生放缓影响。
一个可能的增长来源可能来自一个国家的财富存量,在韩国、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公民捐赠美元和黄金的活动中,这种存量的存在是显而易见的。这些财富可以用于国内投资和消费。它还可以应用于为国内投资融资,特别是来自大型跨国公司或来自中高收入阶层的投资。这是因为该地区的大型重要投资项目,如信息技术、铁路和公路等,目前需要大量融资。
产业结构调整
汇率变化带来的冲击将影响各国的贸易和产业结构。对于一些公司来说,这个过渡过程将是相当痛苦的。为了减轻痛苦,政府可以通过各种方式帮助企业,例如增加获得新技术的机会、减少所得税和促进投资融资。在区域层面,企业应关注该地区的商机,并在重组过程中利用一体化的东盟市场。
可以寻求资金来促进重组,特别是减轻退出新行业的痛苦或进入新行业的成本。通过东盟各对话伙伴的捐助设立这样一个基金,将有助于东盟国家加快复苏。这样的基金可以以项目为导向,以私营部门为重点,由独立机构进行管理。此类机构的例子有欧洲联盟的欧洲复兴开发银行和安第斯集团的 Corporacion Andina de Fomento。该基金可以补充亚洲开发银行 (ADB) 和世界银行的努力。
国际资本与金融市场
这场危机再次表明,国际金融市场存在固有的弱点。电信技术的进步促进了国际资本市场的快速发展,使得瞬间调动大量资金跨境流动成为可能。资本市场的开放使小型经济体面临大量资本流动。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要求,东盟国家,尤其是泰国和印度尼西亚的金融市场自由化,使这些国家更多地暴露于国际资本市场。这些国家的审慎监管和健全的金融结构不足以防止其金融体系崩溃。可能有必要监管或控制流入这些国家的资本。
在区域层面,问题是东盟国家如何才能在该地区国家经营环境发生变化的情况下获得最大利益,以及东盟作为一个整体应发挥什么作用来塑造国际资本市场?
随着外国参与者的增加,东盟的金融机构将发生非常迅速的变化。为了防止资金从国民经济中快速撤出,应该制定法规来规范外国参与者在这些部门的撤资。必须建立一个更密切的监测和控制系统来执行这些规定。在区域一级,相互监督系统将是监督资本流动的重要工具。
区域资本市场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是训练有素的金融专家的可用性。为了形成对相同实践标准的共同理解和遵守,应建立东盟金融培训机构网络。培训师和思想的交流、合作研究以及课程的调整将提高该地区该学科的人力资源开发水平。
还需要评估基金组织的表现。主流经济学家 J. Sachs、M. Feldstein、P. Krugman 甚至世界银行都对 IMF 为印度尼西亚和泰国制定的计划表达了强烈的保留意见。分歧的核心在于该计划的不适当性,该计划似乎更适合于财政轻率和货币政策失控造成的失衡,而不是东盟国家面临的金融和银行危机。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对这些国家施加的条件不一定会帮助一个国家摆脱金融危机。一些权威人士声称,这些条件仅服务于债权国的特定利益。
东盟合作
金融危机让一件事变得清晰,那就是东盟国家之间的联系比以往想象的更加紧密。投资者已明确将东盟视为一个一体化区域。
此外,很明显,每个东盟国家本身都太小,无法解决危机。金融市场跨境流动的资金规模使每个国家的规模相形见绌,并可能使它们实施的任何政策都失效。因此,每个东盟国家不仅应该考虑危机对本国经济的影响,还应该考虑对整个地区经济的影响。这意味着对区域战略和区域行动的迫切需要。否则,成本会太大。除了国家层面的改革和补救措施外,区域合作也能带来巨大的附加值。认识到这一点,东盟已采取多项区域举措来解决危机。
债务管理
解决东盟国家的债务问题应该是解决危机的第一步。东盟企业外债规模较大。虽然这些债务中有一部分是公司内部债务,但在流动资金紧缩和资不抵债阻碍这些公司的运营和持续存在之前,必须及时清偿大部分债务。大额还款承诺可能会进一步损害债务人和债权人的利益,并有可能蔓延到经济的其他部分和整个地区。为了更有效地解决这个问题,东盟国家的债务人可能不得不与债权人集体谈判,重新安排他们的债务。
许多东盟国家现正修订或制定破产法。他们希望确保破产法有效,并基于类似的原则。这将大大改善未来企业经营的环境。
振兴金融市场
为了密切监测东盟的金融市场,以防止危机再次发生,1998 年 2 月 28 日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二次东盟财长会议同意建立一个具有永久性的“相互监测系统”秘书处。该监测系统将在亚洲开发银行的技术援助下开发,最初位于菲律宾马尼拉的亚洲开发银行场所,然后在两年内转移到东盟秘书处。
东盟相互监督机制将成为金融危机的预警系统。这将为东盟财长提供一个机会,就每个国家的金融和外汇市场状况交换意见。
由于东盟货币相互之间波动不大,在区域贸易中使用东盟货币将大大减少汇率波动带来的不确定性。1997 年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二届非正式东盟首脑会议提出了这一想法,并于 1998 年 2 月 28 日在雅加达举行的第二届东盟财长会议上通过建立双边支付安排 (BPA) 框架最终确定,该框架使用东盟贸易的东盟货币。私营部门,特别是东盟银行家协会和中央银行目前正在根据现有安排制定实施该计划所需的细节。BPA 将降低东盟国家之间进出口的交易成本。
事实上,东盟货币自 1997 年 7 月开始浮动以来彼此之间没有太大波动(除了印尼盾,一旦目前的冲突得到解决,预计印尼盾将加入其他货币行列)表明东盟货币有可能被系统地调整彼此相关。这可能导致东盟货币之间形成交叉汇率制度,与外部货币或一揽子货币挂钩,从而大大增强东盟货币的稳定性。
如果这个拟议的东盟汇率制度得以建立,相互监督机制可以用作监督货币波动的工具,并建议适当的行动方针以确保持续稳定。
东盟已经存在一种在货币危机时期互相帮助的机制。东盟互换安排成立于1977年,但指定资金总额为2亿美元,每个国家最多可提取8000万美元。这笔钱太少,无法解决当前的危机。1997 年 3 月 1 日,首届东盟财长在普吉岛同意扩大掉期安排,同时考虑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新借款安排/一般借款安排 (NAB/GAB)。
互换安排的规模肯定必须扩大才能发挥作用。这可以通过邀请非东盟国家参与该安排来实现。通过与IMF的NAB/GAB相一致的机制,扩大后的东盟互换安排可以减轻IMF的负担,IMF有限的资源限制了其密切关注一些东盟国家的能力。来自相互监测系统的信息可用作触发使用扩展的东盟互换安排的输入。
东盟国家在努力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的同时,也应该放眼未来,利用新的金融工具或技术。债券市场将是在区域内产生长期资本和调动资金的重要工具。1997 年 12 月 2 日,东盟财长与中国、日本、韩国、香港和美国在吉隆坡举行的会议上,香港提议建立亚洲债券市场,以筹集资金缓解金融危机。正在研究这种债券的技术方面。
东盟应考虑发行在区域内外流通的债券,以筹集资金为债务重组以及资本和基础设施投资提供资金。
振兴东盟经济
作为摆脱危机的手段的区域性努力很重要。应加快当前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改革计划。加强区域经济一体化势头,增强东盟经济国际韧性。1997年12月在吉隆坡举行的第二次东盟非正式首脑会议同意东盟应加快落实东盟自由贸易区,以增加东盟内部贸易,进一步鼓励对东盟的投资。它还支持服务自由化和东盟投资区的形成。这些协议表明东盟在不诉诸保护主义倾向作为应对危机的情况下继续致力于全球贸易。
东盟国家的商品、服务和投资的自由流动对其复苏进程非常重要。预期的全球经济放缓将意味着 1998 年东盟的出口增长无法像 1997 年那样快。东盟国家需要将彼此的市场视为潜在目的地。
更自由的贸易环境对东盟的复苏进程至关重要。东盟货币贬值也使得其他东盟国家的商品和服务相对便宜。为了利用这一点,各种私营部门团体需要开会讨论可能的行动方案,以在区域范围内寻找机会和利基市场。东盟的行业俱乐部应针对各自行业提出行动计划。1998 年 3 月在雅加达东盟秘书处举行的一次私营部门圆桌会议上,私营部门组织同意在它们之间以及与政府更密切地合作,以确定可能的行动方案,使东盟国家能够从危机中迅速恢复。
结论
金融危机对东盟提出了新的挑战。它已发展成为一场区域经济危机,对 1998/99 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产生影响。危机拖得越久,影响越深,复苏的时间也就越长。各国将面临通货膨胀加剧和失业率恶化的双重问题,由此产生的滞胀局面将导致苦难和社会动荡。这种情况要求东盟加强对地区事业的团结和承诺。一个经济一体化的东盟将创造一个大市场,这将提高东盟出口的竞争力,并通过规模经济降低生产成本。一个有凝聚力的东盟将增加该集团的国际议价能力,并有助于促进其产品和服务进入出口市场的更大市场准入的谈判。一个更加一体化的东盟也将增加该地区的经济和金融影响力,因为单独的国家与国际资本市场的规模相比相形见绌。
存在更大的私营部门与公共部门合作的范围。这场危机期间宏观经济和宏观经济因素的相互作用要求私营部门更多地参与区域和国家层面的政策决策。背负巨额债务的大公司应该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向政府提供投入,并尽量减少其债务头寸对其他经济部门的负面影响。他们的联合行动可以帮助东盟国家克服当前的危机,并在中长期内调整经济结构。
金融机构良好治理的要求也是必要的。需要加强审慎监管和监督,同时银行和公司承担更大的披露和透明度义务。
笔记
- P. Krugman,“亚洲奇迹的神话”, 《外交事务》 第 73 期,第 1 期。6(1994 年 11 月/12 月):62-78。
- Tan Kong Yam,“区域经济危机:回顾教训”(在第八届东南亚论坛上发表的论文,1998 年 3 月 14-17 日,马来西亚吉隆坡)。
- Ammar Siamwalla(在东亚会议上的演讲:未完成的议程,由亚洲发展论坛组织,1998 年 3 月 6-9 日,菲律宾马尼拉)。
- Joseph Stiglitz(在亚洲发展论坛组织的东亚会议上的演讲:未完成的议程,1998 年 3 月 6-9 日,菲律宾马尼拉)。
- R. McKinnon 和 Pill Huw,“可靠的经济自由化和过度借贷”,《美国 经济评论》 87,第 1 期。2(1997 年 5 月):189-93。
- MS Montes,《 东南亚货币危机》 (更新版)(新加坡:东南亚研究所,1998 年)。
- Celito Habito,“东亚危机:社会和环境影响”(1998 年 3 月 6 日至 9 日,菲律宾马尼拉,亚洲发展论坛组织的东亚会议:未完成议程的主旨演讲)。
- Yilman Akyuz,“东盟金融危机:起因、政策应对和后果”(在关于东盟金融危机的影响和应对的私营部门圆桌会议上提交的论文,1998
年 3 月 26 日至 27 日,雅加达)。